1、“红厅论坛·阿比让云对话会:中国式现代化与非洲携手共进”在科特迪瓦举行
据新华社阿比让8月24日电 (记者张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召开之际,由新华通讯社非洲总分社主办的“红厅论坛·阿比让云对话会:中国式现代化与非洲携手共进”23日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举行。
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馆、科特迪瓦数字转型与数字化部、科特迪瓦国家新闻管理局等机构代表,与科特迪瓦通讯社、尼日尔通讯社、塞内加尔通讯社、非洲中非合作发展专业记者协会以及贝宁、布基纳法索、多哥、刚果(金)、喀麦隆、马里等非洲国家的50余位媒体代表齐聚云端,围绕“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媒体视角下的中非互惠合作”“中非媒体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式现代化为非洲带来许多启发。随着近年来非中合作的不断深化与发展,越来越多非洲人愿意了解中国、走近中国。”非洲中非合作发展专业记者协会主席伯格雷说。他表示,媒体在非中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积极的非中媒体合作有利于呈现更真实、更客观的报道内容,打破西方媒体对非中合作的偏见与误读。
喀麦隆中喀新闻网主编恩乔亚说,喀中两国媒体为加强非中合作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是非中发展的促进者、非中交流的推动者和非中友谊的见证者。
贝宁独立政策分析师兼记者乌苏表示,贝中媒体为报道两国基础设施建设、电商和文化等领域合作进行了良好沟通,希望加强同中国媒体合作,让双方在信息传播和促进非中关系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2、我国已认定历史建筑六点七二万处
本报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全国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42座、历史文化名镇312个、历史文化名村487个、中国传统村落8155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00多片,认定历史建筑6.72万处,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我国在城乡建设中,变过去的“拆改留”为“留改拆”,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一批老街区、老胡同、老里弄,留住了原住民和“烟火气”。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组织实施历史文化街区综合环境提升工程,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城市更具特色、更有魅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重点抓保护、抓利用、抓监督、抓基础,指导地方持续加强资源普查认定,将不同类型、不同历史时期、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纳入保护名录,确保各时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持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鼓励地方更多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黄河流域(青海—甘肃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签署
本报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赵帅杰、贾丰丰)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与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黄河流域(青海—甘肃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黄河流域源头省份间首次签订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标志着两省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中迈出重要一步。
协议明确,青海和甘肃两省按照1∶1的比例,共同筹资设立黄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以黄河大河家国控断面和湟水河边墙村国控断面作为监测考核断面,按年均水质类别计算补偿资金,推动两省在黄河干流和一级支流湟水河形成流域共治、协同保护的良好局面。
此次签订补偿协议,将进一步强化两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的合作,推动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4、李强参观调研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邹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5日参观调研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机器人发展未来趋势和重大机遇,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李强表示,机器人体现了各种现代技术的综合集成,融合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仿生等新科技新产业,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要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进展,推进机器人技术革新,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创新载体建设,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软件创新突破,为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李强强调,科技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规模超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将发展机器人纳入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支持,强化应用验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机器人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特殊环境等各领域加快拓展普及。要加大制度供给,引导创业投资积极参与,培育更多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李强指出,推动机器人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要着力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支持外资企业和研发机构来华投资兴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要搭建、用好机器人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更好促进全球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5、张国清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创新驱动 严格安全监管 扎实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海口8月2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近日在海南调研商业航天发展和安全监管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创新驱动,严格安全监管,扎实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更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3日至25日,张国清到文昌国际航天城产业服务中心、遥感卫星应用产业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详细了解商业航天科技创新进展以及相关产业布局和发展状况,实地考察发射场和发射工位建设及运行准备情况。他指出,要准确把握商业航天发展趋势和特点,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促进创新主体有序参与,持续提升商业航天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我国制造业门类全、产业链完整配套优势,推进商业卫星和火箭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高可靠、低成本、批量化制造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要着眼满足未来发射需求,稳步推进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优化运营管理流程,不断提升发射能力和效率。要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体系,拓展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引导合理布局,促进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发展。
张国清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针对商业卫星、火箭、发射场等全方位完善基础性制度安排,强化质量安全过程管理,加快构建标准化制度化的商业航天发射组织管理模式,切实增强安全管控能力,不断夯实商业航天安全有序、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要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完善覆盖商业航天科研、生产、试验、发射、测控、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队伍和监管能力建设,确保全链条各环节安全可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
公众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