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政治时事新闻汇总(12月13日)
2024-12-13
下载
收藏

1、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表示,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0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增长0.3%,连续5年保持增长。全国粮食单产394.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5.1公斤,增长1.3%。

魏锋华介绍,2024年全国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除局部地区受灾秋粮减产,大部农区灾情偏轻,秋粮产量增加。加之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带动秋粮产量增加。全国秋粮产量10568.7亿斤,比上年增加150.3亿斤,增长1.4%。

从各省份粮食产量数据看,2024年全国31个省份中,有26个粮食增产。其中,黑龙江受玉米大豆结构调整等因素带动,粮食增产42.7亿斤;新疆调整粮经作物种植结构,加之气候条件有利,粮食增产42.2亿斤;内蒙古、河北、河南、吉林、山东等粮食主产区增产均超过10亿斤。


2、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12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自2025年1月20日起施行。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务院对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决定对21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对4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

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5部行政法规,调整了已不使用的机构名称、已变更的机构名称和职责划转涉及的机构名称,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实践。

修改《出版管理条例》等6部行政法规,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国发[2023]20号),相应修改了有关处罚的种类、幅度,调整了有关罚款数额和计算方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修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7部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行政法规规定试点的成功经验,取消了部分审批事项、将部分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此外,还修改3部行政法规,简化了有关公文书的认证,推进涉外文书流转领域制度型开放。

同时,废止《关于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若干问题的规定》等4部行政法规,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体制变化、改革发展实践需要以及有关领域工作实际,进一步保障行政法规体系的时效性。


3、习近平听取李家超述职报告

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下午在中南海瀛台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听取他对香港当前形势和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汇报。

习近平表示,一年来,李家超行政长官带领特别行政区政府,担当作为、务实进取,历史性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推动解决住房、医疗等民生难题,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香港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央对李家超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香港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中央将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锐意改革、奋发有为,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创新创造中推动香港由治及兴,为香港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李强、蔡奇、丁薛祥、石泰峰、陈文清、夏宝龙等参加会见。


4、四部门印发方案: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日前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体系化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方案提出,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分批支持100个左右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因地制宜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4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面“建档立卡”,“一企一策”靶向推动数字化水平系统提升。

方案明确,到2027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城”试点取得扎实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形成一批数字化水平达到三级、四级的转型标杆;试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初步构建起部省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重点场景供需适配、公共服务保障有力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旗下半旗。约8000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肃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16名礼兵抬起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之后,李书磊发表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隆重集会,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各国烈士,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李书磊指出,我们举行国家公祭,就是要宣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承先烈遗志,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篇章的坚强决心。我们要凝聚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力量,发扬自信自立、改革创新的精神,坚定守护和平、维护正义的追求。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奋发有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李书磊讲话后,87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3声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无尽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无限期许。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郑建邦主持公祭仪式,国务委员谌贻琴、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和中央军委委员、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张升民出席。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东部战区、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国内外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代表,国内有关高校和智库专家代表,中日韩宗教界代表,驻宁部队官兵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问题反馈

  • 联系客服

  • 公众号

  • 置顶

收起
展开
展开
AI伴学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