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政治时事新闻汇总(9月19日)
2024-09-19
下载
收藏

1、《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发布

9月19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发布了《新特点与新趋势: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研究发现,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快速回暖、积极向好的总体态势,文化交流呈现社交化的新特点,方式更加多元、形态更加新颖、对话更加深入,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报告》指出,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多个领域成效明显。文化传播增效。中国广泛开展国际出版合作,文化传播更加贴近受众需求。截至2023年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翻译出版4卷、41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读懂中国的百科全书”。文产互动活跃。中国文创产业集群出海,联合全球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外文化展览展示互动更加频繁。海外文化产品也落地中国。2023年中国内地影院上映进口片78部。

《报告》指出,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在主题、形式、主体、载体、平台等方面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与新趋势。各国携手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修复与研究工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际合作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最鲜明的议题。同时,城市日益显现出文化交流的媒介属性,更成为中外民众文化交往的流行时尚及文明互鉴的中心枢纽。


2、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

9月19日9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该组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第二组MEO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介绍,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将在确保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稳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新技术试验试用。与前期MEO组网卫星相比,该组卫星升级了星载原子钟配置,搭载了新型星间链路终端,入网工作后,将进一步提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在支撑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和北斗规模应用的同时,将为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技术升级进行相关试验。

北斗系统工程自立项以来,已经走过波澜壮阔的30年,全体北斗人秉承“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将北斗系统建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下一步,我国将加快推动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发展,加大对不依赖卫星的多种定位导航授时手段的技术攻关。2035年前,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5次飞行。


3、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9月19日,国务院召开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国务委员吴政隆出席会议。国务委员谌贻琴主持会议。

李强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改革实施工作,确保实现预期效果。

李强强调,要强化系统思维,把握改革重点,统筹抓好改革实施前的工作准备和实施后的政策执行,同步推进延迟退休年龄和完善保障措施,推动重点任务稳步有序落地。要坚持按“自愿、弹性”原则执行好延迟退休政策,确保真实体现职工意愿。要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举措,对需要与改革方案直接衔接的政策要尽可能早出台、早实施,对因法定退休年龄变化需要调整的政策要在充分评估后抓紧制定实施。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有效解决群众的现实关切。把扩大就业作为支撑改革推进的重要举措来抓,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政策,保障好劳动者权益。切实强化养老保障和服务,落实好提高城乡居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加大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力度。增加就近就便的托育服务,降低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李强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同联动,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要求,促进各项经办服务顺畅衔接,把改革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平稳实施、落实到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和北京市、陕西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4、“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一百五十场活动在中国海关举办

9月19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0场活动19日在红其拉甫海关举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沈传亮作题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演讲。宣讲中,沈传亮列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同时期艰苦奋斗的例子,详细论述了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同时,他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梳理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沈传亮说,历史和实践表明,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沈传亮表示,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开放落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活动现场,乌鲁木齐海关所属红其拉甫海关关长张晓波、广州海关所属大铲海关人事政工科科长胡戎作为践行模范分享了一线工作体验,讲述了各自坚守岗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事迹。本场活动由海关总署政治部、光明网承办,喀什地委宣传部、红其拉甫海关协办,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对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5、韩正出席2024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

9月19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济南出席2024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开幕式并致辞。

韩正代表中国政府对本次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表示祝贺,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面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前所未有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信心和动力。

韩正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坚持命运与共,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方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强大合力。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共同发展,尊重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权益,在推进各自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前行。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和平共处,营造普遍安全的国际环境,更加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坚持交流互鉴,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和睦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韩正表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中国将大力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定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和全球发展的促进者,同世界各国共促和平和发展,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上发表视频致辞,老挝国会副主席、老挝和平与团结委员会主席宋玛,南非前总统莫特兰蒂,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瑞士前联邦主席毛雷尔等在会上发言。与会人士认为此次纪念活动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外交愿景,高度评价中国长期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发展所作的努力和贡献,表示将同中国一道继续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共同守护和平,实现更好发展。

此次纪念活动由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举办。外国政党政要、和平友好组织、安全智库代表和国内相关部门代表约180人参会。

  • 问题反馈

  • 联系客服

  • 公众号

  • 置顶

收起
展开
展开
AI伴学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