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 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审计机关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揭示风险隐患、推动反腐治乱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质效,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80个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45名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
2、韩正会见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1月11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
韩正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英关系,此次双方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和斯塔默首相会晤重要共识的具体行动。中国和英国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金融大国,双方秉持战略伙伴定位,加强经济金融合作,对两国推动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中英经贸合作深入广泛,前景广阔。中方愿同英方继续扩大开放交流,增进理解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更好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里夫斯表示,英中时隔近6年重启经济财金对话意义重大。英方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同中方加强坦诚对话和互利互惠合作,促进各自国家经济发展。
3、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陈文清当选中国法学会会长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 11日,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当选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国法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中国法学会章程〉的决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致信,立意深邃高远、饱含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新征程法学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法学会新一届理事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思想引领这条主线,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牢牢把握“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重要职责,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牢牢把握守正创新这个重大原则,开创法学会事业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法治力量。
王洪祥被推举为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会议选举产生了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理事,聘请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4、何立峰与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共同主持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 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对话英方牵头人、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11日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
何立峰表示,中方愿同英方一道,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秉持战略伙伴定位,加强沟通对话,进一步拓展经济财金合作,为发展稳定互惠的中英关系提供更多动力。
里夫斯表示,英方愿与中方加强经济财金领域务实合作,发展连贯、持久、相互尊重的英中关系。
对话期间,双方达成一系列互利共赢的成果和共识。何立峰和里夫斯共同出席了第四届中英金融服务峰会。
5、习近平主席特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出席委内瑞拉总统新任期就职仪式
新华社加拉加斯1月11日电 2025年1月10日,应委内瑞拉政府邀请,习近平主席特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出席委总统马杜罗新任期就职仪式。就职仪式后,马杜罗在委总统府会见王东明。
王东明向马杜罗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祝贺他连任委内瑞拉总统。王东明表示,2023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马杜罗总统共同宣布将中委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引领两国关系进入新时代。去年双方隆重庆祝了中委建交50周年,两国友好更加深入人心。中方愿同委方继续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巩固好、发展好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马杜罗请王东明转达他对习近平主席的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感谢习近平主席派特使出席其新任期就职仪式。马杜罗表示,委方高度重视发展委中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愿同中方一道,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推动委中关系再上新台阶。
6、海关总署出台16条重点措施,支持新时代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海关总署12日出台16条重点措施,支持新时代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具体措施包括,拓展“铁海联运”“空陆联运”“空空中转”业务,优化铁路快通、过境班列集拼、集散监管模式;因地制宜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支持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促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探索将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推广至铁路口岸,支持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支持中部地区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打造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扩大“跨境一锁”“蔬菜直供”等监管试点;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认证;完善中部海关监管数据共享和风险防控模型共用工作机制,塑造区域安全发展环境。
据介绍,下一步,海关总署将指导中部地区海关充分发挥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作用,落实落细16条重点措施,出台配套细化举措,紧扣“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协同发展格局,为更好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
公众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