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025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文章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文章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第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文章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二是战略与策略的关系,三是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四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五是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六是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文章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软弱退让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软弱退让谋发展则发展衰。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要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要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
文章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任务,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我们的认识、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逐步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自由王国”。
2、多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从加强数据产业规划布局、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加快数据技术创新、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数据流通交易、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等方面作出了部署。
据介绍,数据产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产品或服务开发,并推动其流通应用所形成的新兴产业,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
意见提出,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数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数据技术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催生一批数智应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企业,数据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聚集和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从发展方向看,数据产业要围绕数据要素的供给、流通、利用和安全保护等重要环节,开展系统性技术攻关、业态创新和生态培育。”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说,在技术攻关方面,着力推进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全面提升数据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在业态创新方面,着力推动应用创新和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数据即服务”“知识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业态;在生态培育方面,着力打造数据产业创新联合体,优化产学研协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
陈荣辉表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数据产业,要结合产业结构、转型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本地区数据技术和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培育扎根区域发展的数据企业,谋划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数据产业项目,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倡导各地区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进行体系化布局。
3、最大超导磁体动态测试设施建成
1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子系统“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完成首轮测试实验,最大测试电流达到稳态48kA,超过47kA的设计值。
实验结果表明,该设施达到总储能406.7MJ、可用测试磁体内径1500mm、最高场强12T、接头电阻0.1nΩ,全面达到设计指标,成为国际尺寸最大、实验条件最完善的大型超导磁体动态性能测试系统。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目标是建成大型超导磁体及实验系统,开展针对未来聚变工程堆运行工况下,超导中心螺管磁体强电磁场、高压快速变化、系统可靠性等系列实验,为我国聚变工程堆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获得充分的运行工况数据。历时近10年,项目组解决了大型聚变堆超导磁体设计、低阻超导接头、超低温磁体绝缘、失超保护、大型低温、高电流电源及快速磁场变化安全控制等多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成功研制并建成最大的超导磁体及测试系统,实现超导磁体材料、设备、系统100%国产化。
该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了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4、国家卫健委公布2025为民服务八件实事
1月1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2025年至2027年被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的八件实事。
据介绍,在2025年至2027年,儿科服务要实现广泛覆盖,增强儿科服务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科服务的比例达90%以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要加快健全;推动扩充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发展精神疾病临床重点专科。对于儿科和精神科专业人才培养,院内编制、薪酬待遇等政策要酌情倾斜;同时,推动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持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救助救治,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日发布的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中,有两件与心理和儿科相关,分别是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以及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等。另外六件实事为: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取消门诊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县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务;推进“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便捷献血者异地办理血费减免;举办20场以上“时令节气与健康”健康知识发布会,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
5、《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发布
1月1日,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三部门1月1日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明确了弹性退休的办理程序、基本养老金领取等内容。
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提出,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所在单位与职工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
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弹性延迟退休,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据了解,决定公布以来,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健全养老托育服务、加强大龄失业人员保障等政策措施,研究调整与年龄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照等事项,做好延迟退休改革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决定精神,实施好弹性退休制度,充分体现自愿、弹性原则,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
公众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