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政治时事新闻汇总(10月8日)
2024-10-08
下载
收藏

1、《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10月8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习近平同志围绕治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水文化,促进“人水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摘编》分6个专题,共计297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的报告、讲话、演讲、致辞、回信、指示、批示等13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2、我国首条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启动升级扩建

10月8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及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悉:近日,我国首条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启动升级扩建。自主量子芯片生产、整机组装等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核心环节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自主制造能力增强。

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志龙介绍:“我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研制的72比特‘悟空芯’已在‘本源悟空’上稳定运行超9个月。目前,我们正在扩大该生产线规模,力求开发出性能更优、比特数更高、稳定性更强的新一代超导量子芯片。”

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现有整机组装间也开始扩容。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孔伟成介绍,现有整机组装间至多容纳5台超导量子计算机同时组装,扩建后将满足同时组装至少8台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需求。


3、我国计划2026年底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

10月8日,从国家数据局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围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数据管理、数据服务、训练数据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确权、数据资源定价、企业数据范式交易等方面,制修订30项以上数据领域基础通用国家标准。

建设指南以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为指引,从基础通用标准、数据基础设施标准、数据资源标准、数据技术标准、数据流通标准、融合应用标准、安全保障标准等7个部分,加快构建数据标准体系,全面指导数据标准化工作开展,为制修订数据领域相关标准提供了重要指引。

根据建设指南提出的目标,到2026年底,我国将形成一批标准应用示范案例,建成标准验证和应用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备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数据评价、数据服务能力评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绩效评估等能力的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机构。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和有关部门将强化组织保障、增强协同合力,深化贯标验证,发挥应用成效,加强人才培养,筑牢发展根基,确保数据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有效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


4、我国首次建立纳米级角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新批准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二维硅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一维硅纳米光栅标准物质3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能够同时满足纳米制造产业角度和长度校准需求,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纳米制造提供精准“标尺”。

研制高精度的纳米级标准物质,是打造高准确度纳米测量传递链,提升国产纳米制造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关键。 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突破性地采用分步沉积原子光刻技术,制备难度较大,可直接溯源到自然界量子化物理常数,角度绝对准确性在0.001°量级,相当于把一个蛋糕按扇形均分成三十六万份。

二维铬纳米栅格的结构面积一般为300μm×300μm,在没有划伤或破坏的状况下,每次使用2μm×2μm,不重复使用测量区域次数可达20000次以上。可应用于晶圆级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集成电路微纳检测设备校准;也可应用于对超精密位移传感器多种参数的光栅干涉法校准。

纳米级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纳米测量领域的扁平化计量,避免传统逐级量值传递方式造成的误差放大,能够通过在线校准直接将高精度计量数据直接传递到企业计量现场,为我国纳米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次专题学习

10月8日上午,国务院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协同提升实施效果”为主题,进行第十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策统筹和部门协同,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作讲解。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张国清,国务委员王小洪作交流发言。

李强在听取讲座和交流发言后指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是提升宏观调控效能的重要抓手。当前宏观经济治理的复杂性明显上升,要用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和措施,优化政策资源和工具的配置组合,释放更大的政策效能。各部门各地区都要增强政策一致性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使各类政策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共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李强指出,要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着力点。谋划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政策初衷、目标取向、功能定位,确保各项政策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要加强政策目标协同,确定目标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出发,自觉服从全局、服务全局。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各方面都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和抑制效应的政策。要加强政策措施协同,注重系统集成、相互补位,防止各行其是。政策实施和评价也要体现一致性要求。实施政策要把握好时机、力度、节奏,使政策效果符合预期。要大力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考核评价,科学设置有关标准,不合理的要及时调整优化。

李强强调,要建立健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工作机制,把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各部门要探索建立自评估机制,综合评估新出台政策对经济发展、稳定预期、就业民生等方面的影响,增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 问题反馈

  • 联系客服

  • 公众号

  • 置顶

收起
展开
展开
AI伴学助手